计划很快就得到了炮兵四师及江师长的认同,于是全军马上就进入了三天的战前准备。
炮瞄雷达方面就不用说了,这玩意可是这场战斗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整场战役都是围绕着它为中心展开的。
我给陈维华等人的命令就是:“不管这炮瞄雷达平时的故障率怎么样,总之在进攻老山的这段时间内不允许出故障,尤其是前几天!”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玩意要是关键时刻出故障那都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这个直接负责炮瞄雷达测试甚至可以说是制定这个计划的指挥官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陈维华等人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对炮瞄雷达那是一遍又一遍的检查、一遍又一遍的测试,一旦现有什么地方有些小问题就宁愿更换一些新的零件上去。
从这方面来说,装备因素的问题的确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军队的战斗力。
试想,就算陈维华等人对炮瞄雷达一修再修、一试再试,但机器就是机器,谁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证它不会在战斗中出现故障,而一旦出现故障那对这场战斗的破坏性却是难以想像的。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不得不制定出另外一套方案,也就是一旦炮瞄雷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打。
当然,这只是备用方案。如果我们有两架或是两架以上的炮瞄雷达,那么连这个备用方案都不需要了。
伍登雄的炮兵营也进入了最终的准备阶段。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像之前一样,就是打击越军的炮兵部队。
之所以会让伍登雄的炮兵营执行这个任务。一个是因为伍登雄的炮兵营刚刚才与越军炮兵部队交过手而且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也就是事实证明伍登雄的炮兵营是完全有能力压制并摧毁越鬼子的两个炮兵团的。
在战场上的东西。是上到指挥官下到普通战士都相信甚至可以说是“迷信”一点,那就是“事实”。
简单的说,在平时的训练或是比赛中成绩再好也没用,必须是在战场上打一战有真实的战例才能让人信服。
这一点的确是有道理的,毕竟真实的战场跟平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伍登雄手里的炮兵营自然就责无旁贷。所有的干部都相信,合成营之前能够压制并摧毁越军两个炮兵团,那么现在也行。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伍登雄等人有与炮瞄雷达协同的经验。
其实要我说吧,有没有这个经验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与炮瞄雷达之间的协同无非就是陈维华等人从炮瞄雷达读取坐标数据,然后炮兵营就按照这个数据开炮就是,这与平时的炮仗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要真说有区别……那就是与炮兵侦察员的联系少的,与炮瞄雷达这边的通讯员联系多了。
但问题就是我们知道这一点,炮兵四师的干部们却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一致认为……在有协同经验的情况下。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也就是摧毁越军炮兵的任务还是由合成营来做。
这对于伍登雄等人来说当然不是问题……他们这几天在北京的基地里一天到晚不是演习就是训练差点闷出病来。这一到前线来就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大胜仗,正直呼过瘾呢,哪里还会拒绝再过一把瘾。
再说了,对于炮兵来说能够摧毁敌人炮兵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比如做为一名狙击手虽然会以击毙敌人的数量感到自豪,但这种自豪完全不能与击毙敌人狙击手相媲美。
同样的心理,也让伍登雄想也没想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这里最为紧张的当然还是做为主力的炮兵四师。
至于其紧张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加农炮的问题。
炮兵四师一共有四个团,分别是一个加农炮团、两个榴弹炮团再加上一个火箭炮团。
按照我军现有的编制,一个炮兵连一般有六门炮,也就是一个炮团要有五十四门炮。
换句话说这炮兵四师原本应该要有一个加农炮团也就是五十四门加农炮。
这个数量原本用于老山一线的战场虽是不足但也不会差太多,再补充个几十门加农炮也就差不多达到要求了。
但很不巧的是炮兵四师不久前刚刚进行过一次精简改革,每个营撤销一个连,各炮连均由六门制改为四门制,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