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刘启下了一道诏令,给两个人封了官。一个是袁盎,职务太常;另外一个叫刘通,职务宗正。
两个职务也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这两个人的身份都很特殊——晁错的敌人。
至于袁盎就不用介绍了,几十年如一日和晁错对掐,不把对方搞倒搞臭誓不罢休。
而那个刘通大家也许很陌生。他的确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名气,只在此处亮了一下相后,基本上就没他什么戏份了。
虽然这个人表现的很差劲,但他的身份还是需要做个交代的。
要了解其身份,就需要弄清楚他的家庭背景。他爷爷叫刘仲(刘邦的二哥),他爹叫刘广,他的大伯叫刘濞。说白了,他是吴王刘濞的亲侄子。由于他和刘濞的血缘关系比较近,刘濞突然造反,他成了第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主。
实际上,他是有封号的——德侯。这个人既无理想又无大志,很惬意地在家里混日子。可突然有一天,好日子被人搅黄了。
一群肆无忌惮的家伙冲进他家里,二话不说就把他按在地上,然后把他扔进一辆敞篷车(囚车),接着是莫名其妙的京城半月游。
他千里迢迢被“请”到京城后,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且为他按排了一间“豪华套房”,还吃喝全免。令所有人诧异的是,享受了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刘通依然很不满,甚至很痛苦。
的确是应该痛苦的。因为接见他的人是廷尉。安排的住处是牢房。饭菜还有些发霉。
要说人家廷尉也是中央首长;牢房虽然简陋点。但也算是安排了住处;饭菜虽然品质不是太好,但毕竟这是免费供应,不花钱还有的吃已经很不错了。
刘通倒也能看得开,既然来了,那就老老实实地住几天吧,权当“忆苦思甜”接受革命教育来了。可有件事让他很是受不了——隔山差五被拎过去,让一群人围着当贼审。这就有点侮辱人格了,咱又没偷没抢。只不过和刘濞沾点亲,至于嘛?
审着审着,刘通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之所以会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是因为刘濞造反;刘濞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削藩”;而提议“削藩”的那个人叫晁错。而极其讽刺的是,多天来审问刘通最多的人,恰恰就是晁错。
如此一来,刘通不干了。他脖子一横,扯着嗓子开始骂,怎么难听怎么骂。并且指名道姓,一点也不掖着藏着。
后来大家也懒得审他了。因为审来审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晁错你妈……
就这样。他荣幸地成为晁错的敌人,并且排位还比较靠前,大有赶超袁盎的意思。
现在,皇帝突然把他放了出来,还和袁盎同时封了官,这是他本人始料不及的。
而对群臣来说,这是一个信号。提拔了晁错的敌人,接下来会干些什么,似乎不难猜到。
几个在朝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就很快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亦或是有人授意)。
十几天后,丞相陶青、廷尉张欧、中尉陈嘉,联名上书,弹劾晁错。理由找的很堂皇——“亡臣子礼,大逆无道”,议应腰斩。
三个人手拉着手进了宫,把奏章呈给皇帝后,忐忑地站在一边。
刘启看了看奏章,又抬起头,表情复杂地看了看他们,没有说话。
刘启的举动,让三人更为不安。
沉默良久后,刘启突然拎起大笔,在奏章上写了一通。然后随手把奏章掷于地上,甩袖而起。
三人吓的连忙跪地。陶青爬在地上捡起奏章,慢慢打开,赫然一个“可”字。他愣了,皇帝的表现和批文的内容出入也太大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张欧、陈嘉见他表情怪异,连忙凑了上去,看到那个“可”字时,也是一愣。
就在此时,刘启开口了,“现在就去办吧!”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心中暗想:这行事也太急了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