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一章,王烈募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据说每一个看书投票的兄弟都会有一个温柔又美丽老婆,每一个看书投票的妹子都会有一个有钱又帅气的老公,嘿嘿,就是这个样子,其实小飞要求不高,只要这个月能让我达到五十张月票就好,推荐票有的话也可以拿来:)

    ~~~~~~~

    随着建兴二年九月八日黎明的到来,沧县县城内的百姓惊讶的发现,昨夜还在沧县耀武扬威的渤海徐氏,竟然在一夜之间沦为了那个“窝囊县令”的阶下囚。

    一个众人眼中的窝囊废,竟然也敢对渤海徐氏下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事实却让他们明白,这沧县真是变天了——

    大街小巷也已经布满了安民告示,每张告示前都有两名沧县的军卒给不识字的百姓讲解,而且态度极其和蔼。

    县内各里的里长却分散在县城内外,敲着锣鼓,走街串巷、深入乡镇高声宣传:“徐氏无德,残害百姓,今日我大晋幽州章武郡太守令狐艾、长史王烈,沧县县令庞冲,联手驱逐徐氏,还我沧县百姓安定。此次清剿,只诛首恶,从犯若能悔改,既往不咎。

    但为防宵小作祟,请诸位父老乡亲注意,身边如有徐氏余孽,或曾为徐氏打手作恶,请去县衙举报,举报属实者奖钱一千;同时,敦促作恶从犯主动来县衙交代罪过,主动交代者赦免其罪,否则严惩不殆。”

    这样的高调宣传加上告示,却让谢艾的预计出现了偏差。

    只不过这偏差是往好的方面进行的。

    宣传根本没有用上上一个时辰。只不过半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不大的沧县县城。

    县城外的各个乡镇也都被惊动,各地百姓纷纷行动。

    很快,第一批徐府的余孽被押解到县衙。有那不来的,直接被捆绑,打得鼻青脸肿。

    这其中,十有*是徐府余孽,但也有一部分却是因为平时作恶被人趁机绑来,却也解决了一些积年陈案。

    但也有一些分明是邻里间互有过节,于是互相揪着着对方来县衙举报,皆称对方是徐氏一族的余孽。

    王烈哭笑不得,索性找来几个徐府的家奴,严令他们挨个辨认。

    而这个时候。庞冲终于显示出了自己的能留。这个平日里不闻政务的窝囊县令。在公堂上明辨是非、断案判决,却是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却不愧是一名能吏。

    就连本来颇有些看不起庞冲的荀崧都竖起大拇指。

    这边徐氏余孽不断被押送进县衙。那边王烈则连夜让苏良带领人马趁城外徐氏设置的几个大小庄园还没发觉前,对其进行围剿,同时将城内外居住的豪强、小士族请来县城。

    所谓请来,其实与绑来差不了多少。

    王烈现在也没有耐心和他们讲礼貌、讲道德,沧县必须收服,而且要在短期能安定下来,这样才能迎接即将到来更加动荡的乱局。

    所以,这些人要么归附,要么被杀,王烈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也不会给他们太多考虑的事件,至于事后如何和世人交代,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在战乱中被杀,与他王烈何干?

    在那些大小豪强、士族族长请来后,荀崧再次面,按照王烈的安排,荀崧要做的就是以大晋朝廷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

    这些人也都听过荀崧的名头,虽然不过是四品官员,但毕竟曾经是中央官吏,还是远胜渤海徐氏的颍川荀氏,有这样长者出面,对安抚人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荀崧此刻已经对王烈的所作所为,十分佩服,手段霹雳,性格沉稳,这样的少年才不愧是人杰之名。

    更何况,王烈对其十分尊重,不但答应帮助荀崧把老母的坟墓迁回颍川,更主动要求写信给刘琨,请他上书至尊,表荀崧孝道,并恢复其官职。

    不过,在经历了这些变故后,荀崧的求名之心其实已经淡薄了很多,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一子一女的前程。

    其时,荀崧原配早亡,长子荀蕤和长女荀灌皆为续弦所生,都一直陪他在沧县守孝。

    荀蕤年方十六,按年龄,如果世道安稳,应该已经入品,但荀崧远离朝堂多年,又和家族失去联系日久,本身颍川荀氏这一时期也没有什么官员在朝,所以就一直耽搁下来。

    荀崧爱子心切,拉下脸来,恳请王烈向刘琨举荐荀蕤,再由刘琨向朝廷推举。

    至于历史上想荀崧次子荀羡,此刻还在娘胎之中,没有出生。

    荀崧不知道自己两个儿子未来的成就,王烈作为穿越者却很清楚,他这两个儿子,乃至小女荀灌,在历史上的名气都要胜过他这个老爹。

    所以,这种培养潜质小正太和小萝莉的事情,王烈自然欣然应允,答应向老师刘琨推荐荀蕤。

    荀灌老怀大慰,对王烈交办的事情也更加上心。

    眼看如荀崧这样的长者和满城的军兵都归附了王烈等人,加之见识到曾经在沧县强盛一时的渤海徐氏,一夜间就成过去。

    而徐氏家主徐清如今蓬头垢面,一副丧家之犬的模样,眼看就要老命不保,这些人的心里却是惊吓不已。

    大多数人却是即刻跪倒称臣,有那不开眼的,则被苏良拽出,一刀一个,当场杀死在县衙外。

    对于现在的王烈讲,不需要他们这些人即刻对自己心怀的忠诚,现在铁血加拉拢就是最好的手段。

    而且,这些人平常也都作恶多端,侵害百姓,县衙外围观的百姓一见他们被杀,都是齐声叫好,民心也更倾向于王烈。

    这些土豪劣绅屈服后。王烈也不会再允许他们留在沧县,在控制住沧县后,这些人都将被迁徙到平舒县城外,如有不迁徙者以意图谋反论处。

    至于他们留下的土地将由沧县县衙统一调配。按户头比例,分给无地的百姓耕种。

    在荀崧的安抚下和王烈的威压下,不出三日,沧县境内的豪强、士族被一扫而空。

    而三天后,接到王烈飞鸽传书急速赶来的一千狂澜军骑兵,则彻底控制住了沧县的局势,让那些还心怀侥幸的人彻底死心。

    而首恶徐清,则在县衙前竖起的高台上,面对自己曾经繁盛的徐氏宅院,经过公开审判。以谋逆、杀人等数罪并罚。直接枭首。示众三日,并罚没了全部家产,充归太守府。

    当然。王烈也将结果上报给了幽州刺史府,并抽出一部分罚没财产送给了王浚,相信王浚对除掉徐清这个毒瘤,也会乐见其成的。

    而徐虎因为先前已经身死,却只没收了家产。

    其余民怨较大的徐氏的首领和私军里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头目也都或被处死,或被抓进牢房。

    这些人,王烈并不准备全部杀死,他们都是难得的劳动力资源。

    未来的章武无烟石炭矿,还等待他们去开采。

    虽然章武郡境内的石炭矿都是露天石炭矿,但也不等于直接暴露在日头下。至少也要挖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才能开采,而且装车、运输也都需要大量人力,这些犯罪之人和未来战争所获取的战俘,无疑将是补充劳动力最好的来源。

    根据他们罪行大小,劳役从十年到两年不等,只要表现良好,劳役期满后就可恢复自由,或加入狂澜军。

    当然,这些都是王烈未来的打算,在处理完这些首恶后,徐清那三百余私军,还剩下两百人,却全划归进狂澜军,交由苏良对他们进行训练。

    训练合格的可以加入狂澜军,不合格的则发配去挖石炭。

    这样的刺激下,这些人尽管平日惫懒,此刻却无不三军效命,卖力训练。

    至此,渤海徐氏的势力在沧县、乃至整个章武郡境内被横扫而空。

    整个章武郡终于完全掌控在了王烈手中。

    ~~~~~~~

    建兴二年九月中,王烈带着近四百名新收服的士兵返回了章武郡治所平舒。

    而平舒县城的防御则留给了那后去的一千名狂澜军士兵,庞冲也被王烈带到平舒,提拔他做了平舒县的县令。

    虽同为县令,但治所平舒可比沧县要优厚许多。

    而沧县县令则交由皇甫方回担任。

    皇甫方回虽有才华和眼光,但毕竟没有过从政经验,加之其性格刚正,却正好从这百废待兴的沧县县令做起,好好磨练下他的性情,将来才好重用。

    而驻防沧县的一千名狂澜军军兵也全归皇甫方回指挥调度,以协助他管理地方。

    这一千名士兵在沧县,不仅仅是保境安民,还要参与沧县的生产、建设,把沧县打造成平舒县城有力的犄角,到时也好能互相支援。

    离开沧县前,王烈再次拜见荀崧,请他一起去平舒,王烈还说一定会将荀崧老母的遗骸迁徙回颍川。

    荀崧考虑了下,见自己的儿女都很喜欢王烈,自己和王烈的一干手下相处也算愉快,而且一直留在沧县也不利于两个子女成长,于是欣然同意。

    此刻,眼看平舒在望,王烈心情也略微激动。

    在王烈离开的这个半个多月,平舒城已经又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平舒县城的外城多了一道城墙。

    按照王烈离开前的交待,胡大海带狂澜军人马和招募来的百姓,在平舒原有的城墙外却再次加了一道更高更厚的石头砌成的城墙。

    平舒县城附近并没有石头,碎石都是从几十里外的鸡鸣山运来的。

    这城墙高约四丈(十几米),底部宽四丈,顶部宽约三丈,却是比之幽州治所蓟城的城墙还要巍峨雄壮。

    等王烈回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