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十分担心,张渐对他说道:“哥舒翰现在在皇帝的眼里十分重要,不仅是皇上宠信他,而且还有二十万大军在手,权势熏天。丞相在朝中树敌较多,得罪的人不少,有很多人已经向皇上递了奏折,要与安禄山讲和,条件是用丞相的人头。因为皇上支持丞相,这些人的奏折可以不在乎。但哥舒翰不同了,如果他在皇上面前编排丞相的过错,皇上是不是仍然支持丞相,很难说啊。”
杨国忠说道:“我现在拿不准,这心里发怵,担心哥舒翰下一个要清除的敌人就是我自己。他有兵权,怎样对付他呢?”张渐说道:“丞相要在哥舒翰的身边,安插通风报信的人。打探哥舒翰的行动,必要时先下手为强。”
杨国忠说道:“这事刻不容缓,得马上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当下去了兵部,向韦见素推荐他的门客杨如,到潼关哥舒翰的元帅府任录事参军。韦见素不好泼他的面子,下了一道兵部的指令,让杨如进了哥舒翰的元帅府。
杀了安思顺之后,王思礼对哥舒翰说道:“朝中大臣们都认为,安禄山的叛乱是杨国忠的逼迫所致。安禄山造反,也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起兵的。如果我们留兵三万兵镇守潼关,其余精锐回师京城,向朝廷兵谏诛杀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了,他的部下就会分化。军士的心里也会产生变化。叛军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平叛就要容易得多。”。
哥舒翰说道:“你这说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兵谏和造反的区别并不大,这样做与安禄山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真要这样行动,我岂不是就成了安禄山第二了。你这是个馊主意,不能采纳。”
王思礼说道:“带兵包围长安不妥,我们能不能向皇上上奏折?请求皇上与安禄山讲和,重要条件是杀杨国忠。”哥舒翰说道:“皇上接到这样的奏折很多,但碍于贵妃娘娘的面子,一直压着,我上奏折也不会有效果。”
杨如在帅府做事,听到了他们谋划时的对话,大吃一惊。急忙写信,如实的告诉了杨国忠。看到杨如的信,杨国忠如坐针毡,整天魂不守舍。他对张渐说道:“哥舒翰起心不良,要皇上向安禄山妥协。拿我的人头去讨好安禄山。”
张渐说道:“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的手中,只要哥舒翰振臂一呼,朝廷就危险了,丞相也将死无葬身之地。为了自保,对抗哥舒翰的威胁,我们也要采用对策。在长安与潼关这间的灞上屯一支重兵,由丞相信得过的人掌管,阻止哥舒翰倒戈。”
听到说要死无葬身之地,杨国忠吓出一身冷汗,立即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保卫长安仍头等大事。现在是战时,要加强对城池的保卫。臣奏请京城除禁卫军外,还应该招募三万精兵,日夜训练。一来可以维护京城的治安,二来在关键时刻可以保护皇室的安全。”
唐玄宗准奏。杨国忠就让宋昱负责招募新兵和训练,又让心腹杜乾运带了两万人屯兵灞上,并由其统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心知肚明,马上向玄宗上表:“启奏皇上,灞上的军队属于抵抗叛军的防御军队,按建制应该纳入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