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继续解决这个新问题的辛苦费。
阡陌交通,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问题,只不过在之前这个问题的首要度并没有那么高罢了,现在大汉的疆域越来越大,如何才能通过水路和陆路快速的将各个地方连接在一起,是朝廷越来越不能回避的问题了。
李荩忱是绝对不会主动提出来相应的解决办法的,如果这都需要他来头疼的话,那要下面人也就没什么用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先点拨点拨,之后六部肯定会抽调人手对实际的道路情况进行调研,有了调研结果才能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荩忱拍拍脑袋就决定了的事情,也是很有可能不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和朝堂民间的实际需求的,如果真的就这么硬着头皮进行下去,只会导致劳民伤财。
李荩忱还记得王莽当初颁布的那些政策,即使是在后世看来都有其先进性所在,以至于后世人都怀疑王莽是穿越的,但是王莽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缺少对于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最终导致他的政策颁布出来之后有如空中楼阁,并没有和想象之中那样得到了民间的广泛认同,最终甚至在民间掀起了反对的浪潮,导致王莽兵败身亡。
而相比之下,后世太祖爷曾经深入湖南乡间针对中国农民的问题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类似的调研也在其余地方有出现,这就使得太祖能够对华夏的基层民情有充足的了解,无论是游击战争还是论持久战,也都是在有这样的民间调研基础下诞生的。
李荩忱不需要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策略,因为这样的策略看上去可能光鲜亮丽,但是对于百姓未必就是好事,比如当年秦始皇修建直道的时候,也是本着能够以此作为国家脊梁的思想,却哪里想到正是这些为了保家卫国的大工程,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道路的建设是必然的。
南北朝战乱多年,多数的道路早就已经年久失修,建康府以及长安等等重镇周围的道路情况尚且还算好,其余地方,尤其是南北方交界的荆襄、两淮等地方,来回的拉锯战斗,导致这些地方的道路被破坏的很严重,在之前大汉北上的时候,虽然对道路进行了简单的修补,但是这样的修补只是为了能够转运粮食等等,并没有办法真正用于大规模的商贸往来,尤其是一旦下雨——江淮又是多雨的地方,道路泥泞难行,民间多有诟病。
但是这些道路应该如何建,绝非小事。
越是民间有迫切需求的,越是要愈发谨慎。
同时对于朝廷来说,通过对地方道路的调研,可以加强基层官员对于调研的重视,让官员能够深入百姓之中,了解到百姓的需求,才能帮助朝廷更好的制定下一步的战略决策。
“裴公,此事御史台一定要盯紧了。”李荩忱最后看向御史大夫裴忌,“不仅仅是六部要派出人手进行考察和调研,地方州府官吏也要有所行动,但是现在大汉地方亦是鱼龙混杂,有想要偷奸耍滑的很正常,甚至还有可能会存在想要趁机搜刮百姓的,御史台不能掉以轻心,朕给予御史台代天巡狩的权力,配合刑部和吏部,拿捏轻重,准许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