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88章 遇上行贿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腐败的官员每天进行不同的腐败,清正的干部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

    王承宗坐在车上,发现自己的想法竟然有些动摇了,这让一贯坚信自己意志坚定的他有些惊讶,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赶到害怕。

    是的,有些害怕。他不是贪官污吏,却有些害怕起来,原因说来很意外:他觉得李从云这今年轻人确实太厉害了一点。

    以王承宗的经历来看,能被他称之为“厉害”的人,不多,但今天这批人的名单里却要算上李从云一个。

    这个二十出头的区委昏〖书〗记只是自己的下级,但今天两人不过交谈半个小时,他那侃侃而谈时自信而从容地风姿,就仿佛一块烙铁在自己的心里烙上了一个清晰无比的烙印,再也抹不去了。

    王承宗爱才。

    他其实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对自己的理论水平、施政能力都相当自信,多年来,尤其是在做了几年省委政研室主任之后,王承宗经常会在心里感慨,身边已经没有什么人能跟他细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之大势了。

    这么想似乎有些狂妄,但王承宗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以为天下无英雄,而只是身边无人杰,他始终相信,华夏还是有不少有本事的人的,只是这些人要么被埋没了,要么还未来得及被提拔。

    但今天,李从云改变了他的想法,让他欣喜之余又有些害怕。

    他不过跟李从云谈了半个小时,李从云就从理论、实践和展望等各个方面说服了他,让他原本认为海豚冰柜厂已经无救,只有早日破产重组才是正理的观点再也站不住脚王承宗不得不当面承认:这家企业还有活过来的希望,甚至可以活得很好。当然,前提是一切要按照李从云的规划1来办,如果换个人掌控,就有些难说。

    但他同时又有些莫名的害怕:在李从云的身上,除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之外,他找不到一点年轻人的特点,冲动、易怒、不计后果、说话前没有思考妥当等等年轻人最爱犯的毛病,李从云也似乎与其无缘。

    这个人若非看起来实在只有二十出头,王承宗怎么也会把他当成一只久历官场的老狐狸。明明他的观点跟自己先前的观点完全是南辕北辙,但他却可以把话说得极为好听:自己当时对他的每一次质疑,都被他说成是领导的考校,是以反论的形式来指导他:自己举例说在他们金岛区委也有其他同志不赞成对海豚冰柜厂的再输血他却将其称为是区委的党内〖民〗主做得好对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探索既没有盲目化,也没有过于保守,正是因为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陈龙辅〖书〗记的正确引导,才形成了这种有益于工作的风气。

    到了最后,连王承宗这样对自己施政能力极其自信的上级领导,都被他折服,还高兴地有些失态,当场亲口许下承诺: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金岛区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征途上的积极探索。

    直到上车回来的时候王承宗还在〖兴〗奋不已地想:好,太好了!金岛区有这样一位分管工商业的副〖书〗记,振兴有望!海豚冰柜厂扭亏在即!那些困难的国企职工,只要咬紧牙关再努一把力,马上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兴〗奋了起码半个小时王承宗的车都快进入市区了,这才慢慢回过神来。这个李从云,能力确实是有,可是这也太夸张了,自己宦海沉浮二十多年,居然被他三言两语忽悠成这样!就差没有被人家卖了还帮他数钱了!

    他不禁想起这几天听到的某些传言:比如金岛区的储唯区长据说曾经相当强势,李从云一到,他还打算架空人家,可没几天他就在李从云风轻云淡地几手“连环决”下,接二连三吃了几个哑巴亏弄得大为丢脸,现在甚至都很少去区委那栋楼了,整天就呆在区政府那边,颇有当初周树人先生那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意思。

    甚至还有些更隐秘的传闻,说李从云是市委余〖书〗记的侄儿,余〖书〗记甚至不惜为他在〖书〗记碰头会上批评了刘昏〖书〗记。这个传闻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但王承宗觉得这个传闻绝对是谣言,余〖书〗记的身份下面的人不清楚,他王承宗还是知道的,哪里有李从云这么一个侄儿了?至于某些人腹黑的认为李从云是他的私生子,那就更不靠谱了,余争胜又不是傻子,能把私生子这么明目张胆的放在自己手下做区委昏〖书〗记?

    本来,王承宗对李从云为何那般得余争胜看重也颇为好奇,有时候忍不住会八卦一下:该不会是当初余〖书〗记知青下放的时候跟某个女青年有些情谊,后来当然没成,二十年后,那位女青年的儿子长大成人,余〖书〗记想起当年的事情,爱屋及乌,又存有愧疚之心,所以对李从云特别偏爱?

    不过这也没法成立,因为李从云在市委的档案材料上明明白白有三个字:京城人。后面的家庭一栏也一样简单得失帝,干部家庭出身。

    当时王承宗看到这个档案的时候还腹诽现在的人办事越发不慎重了,李从云好歹是个副处级干部,怎么给他编写的个人材料居然简陋成这样!一句干部家庭出身就能了事了?父亲是谁啊,母亲是谁啊?家里还有没有兄弟姐妹啊?他们的政治面貌又是什么啊?更别说要是按照早些年写档案的标准,就是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也得明明白白写出来:是不是贫农出身、是不是党员、弃没有参过军等等。

    不过,这时候王承宗想起这句,“干部家庭出身”却忽然心中一凛,疑云顿生:莫非他是那种京城高干子弟下来铆但这个想法居然立刻被王承宗自己推翻了勺王承宗的想法其实有些偏颇:他觉得京城高干子弟基本上都是些纨绔子弟、酒囊饭袋罢了,典型的,“新八旗贵族”而从李从云今天的表现来看,则绝对没有半点这种纨绔味,如果说他这样的能力还是纨绔子弟,那他王承宗自己也只好回乡下种田了。

    于是,王承宗的想法走了岔路:他以为李从云的父母或者祖辈可能是老干部家庭的,但在前些年一个接一个的政治风波中被牵连,现在已然不在了,或者是早已下台了。正是因为那段历史太过不堪回首,所以个人材料中没有明说。华夏历来讲究,“为尊者讳”编史书都要如此,写材料当然更不用提”“我们党”肯定是极大的,“尊者……”“为我们党讳”那当然也是应该的。

    而且王承宗觉得这么一想,余争胜比较照顾李从云也就讲得过去了,余家可是勋贵之家,没准李从云家里的长辈过去跟余家就有些交情呢?那李从云就正儿八经是余争胜的晚辈,余争胜在岛城做〖书〗记,又是省委常委,照顾一下晚辈,再正常不过的事,更何况还是个有能耐的晚辈。这也能解释那个传言里说“亲耳听见李〖书〗记叫余〖书〗记作,叔叔”

    呢”这句话了。

    王承宗胡思乱想了一会儿,终于觉得,李从云的身世不用去管,他为什么以二十多岁的年纪而少年老成、精通官场上的说话之道,也没必要去深究没准人家就是个孙悟空,石头里蹦出来的天才呢?追究这个没意义,不如想点有意义的。譬如说:李从云说的那几个办法有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