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芳芳径直向家里走去,走过开阔热闹的院子,走过明亮的大厅,向二楼楼梯走去,一路上芳芳始终双手捧着古琴,脚步轻盈稳重,脸色庄重虔诚。
二楼大厅宽敞明亮。灯光下,我看到靠近南边窗口香烛嬝嬝,窗前安放着一张齐胸高的巨大的红木案子,案子上摆着一把造型古朴,形状和模样跟我的古琴一样的天琴。
显而易见,这两把一模一样的古琴,都是6年前,他们韦家迁坟之时出土的。
现在两把古琴终于又能在一起了。
芳芳把我的琴轻轻安放在她的琴的旁边。
古琴前面摆有一碟白米、几碟菜肴,几杯水酒,还有果蔬等各类祭品。
芳芳安放好我的古琴后,叫我焚上一柱香,插进香炉后,拉我一起站到两把琴前面,之后我有样学样,跟她一起双手合一,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
走下楼梯的时候,芳芳跟我说:“您这把古琴,跟我那把琴本来是一对的。我们这段时间就把它供奉在这里。你到县城学琴,就不用这把琴,我那里有新的琴,回头我拿给你。”
几年后,我看到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
“跳天”最初是偏人的一种僻异的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
她自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玩乐、解难和降福。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要用时也得先敬了香之后,才能取下弹奏。
看来,就算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宁州一带,天琴依然被当作一种法器,依然是神圣之物,平时都是供奉起来,不轻易乱动。
而这两把千年古琴,在天琴大师的芳芳眼中,它的神圣地位更是不可言喻。
宽敞的院子灯火通明,今晚摆了五桌宴席。
芳芳的父亲原来是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前年退休后,回家跟老伴种植些百香果。
芳芳的哥哥在南宁工作,今晚没有回来。
见了韦小棠六年后又回到屯里,叔伯兄弟姐妹们都显得很高兴,他们精心准备了丰盛而富有特色的菜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他们争先恐后向韦小棠谈论着他爷爷和父亲儿时在屯里面的种种往事,大家边谈边杯觖交错。对我父亲和飞鱼仔他们,热情好客的众人全都拿出壮族人喝酒“宁伤身体,莫伤感情”的豪情轮番给他们来敬酒。
席间,芳芳借着跟韦小棠敬酒的机会,把我拉到一边,意欲商量着我学琴的事。
三人闪到一边后,芳芳笑着问:“从高速出口到我们屯,这么短的路程,又是全程水泥路,棠哥你怎么用这么长时间?莫非你又记不得路了?你可不能忘本啊?”
韦小棠笑着说:“芳芳,我怎么能忘本呢?这是我爷爷生长的地方,是爷爷的故乡,也是我故乡,虽然我只回来过一次,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常常在我梦中出现。”
“那棠哥你要多多回来,不要一走六年才回来啊!”芳芳笑着说。
“必须的,我要常常回来。”
韦小棠又笑着解释道:
“不是我认不得路,我们早就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