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患难情
题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轻烟
清晨,熊君开着车沿环湖路行进,他开车兜风,是为了消除内心的忧郁与压抑,或者说排谴心中的愤怒。浩渺无边的东湖,珞珈山的层林尽染,磨山的沉淀浓郁,东湖绿道的蜿蜒漫长,湖边水杉的高大挺拔,晨曦之光的湖波荡漾,众多水鸟的飞翔鸣叫,给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美好,让人流连驻足。他把车停在湖边,点燃一支烟,透过薄薄的晨雾望过去,东湖行吟阁的轮廓峥嵘可见。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叹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位有良心的楚人,长叹息以掩泪兮!时间的年轮过去了几千年,社会进化了,时代进步了,但是现在的人们尤其是精英阶层,其精神境界与情怀,又有几人堪比屈原!他当记者三十年,以其敏感题材和深度报道著称,形成了秉直果敢、勇于发声的性格。当他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一生务农的父亲问他毕业后做啥工作。熊君说去当记者。父亲不晓得当记者是咋回事。熊君说就是给报纸、电台、电视台写稿子的。父亲黄土色的脸露出了几道笑纹,点点头说,这个好,这个好。父亲说,你干这个事,可不准瞎吹牛,要说真实的,村里大喇叭天天放广播,我慢慢听出来,好多是面子话,假的,哄人的。从那时起,熊君就定下誓言,做一名说真话道实情的记者。
这段时间,他一直关注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记者职业的敏感告诉他,现实的情况与有关部门的反应,差距大,医院的病患实际与有关部门的通报也有差距。他参加过2003年抗击SARS的一线采访报道,他觉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比非典疫情更奇特、更凶猛,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掉以轻心,忽视怠慢,很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想到这,他决定今天去采访抚民医院李明院长和祝义大夫。
未到上班时间,抚民医院早已是人山人海。他的车有记者采访特别通行证,也无法进入医院。他只有步行来到门诊大厅。大厅门外有提示牌,请发热病人到三号楼门诊。他又来到三号楼门诊,那里挤满了人。人们的脸上满是焦急、恐慌、害怕、不安和无奈的神色。人们抱怨、议论、斥责声,汇成一片怨声的海洋。这些人中,有的是凌晨就在这儿排队的,小板凳和垫坐摆在那儿,有的是临时赶来的,门诊部少说也有好几百人。一个发热门诊部这么多人,其他医院也是这样吗?熊君随便问了几个排队挂号的人,他们说,都跑了好几家医院了,家家医院都是这样,有的医院甚至人还多,排几天队也说不定能看上病。
熊君来到了李明的办公室。
李明正在接电话,是政协大会秘书处打来的。李明说:“我实在没有时间去听大会发言,我也没时间去分组会发言!我现在要救人,救人是我的天职!我呼吁政协委员们来抚民医院或其他医院看看,现在发热病人已经一天好几百人,我们医院都快瘫痪了!有关部门连续多天未通报疫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声音很高,挂断了电话。
熊君对李明说明了来意,想采访他和祝义,了解并报道抚民医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措施。
李明说:“我马上要去住院部开应急会,我给你一份材料,不过你慎重对待,如果公布出去,有关方面会不高兴!
熊君问:“现在抚民医院有哪些困难。”
李明说:“缺医护人员,我们医护人员已经三个周连班倒,极端疲惫,而且有几名医护人员已经感染新冠肺炎;缺医疗物资,口罩、吸氧机、测温枪、试剂盒、防护服等,最缺的是病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等病床。”
李明停了停,语调变得十分沉重,说:“这样下去,会酿成灾难,会闯下大祸的!”他随手抓起近几天的报纸,厚厚的一沓,说:“你们记者搞新闻的,报纸上全是红彤彤的会议场面,大家说的都很好听,然而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是天大的事啊!”
李明说完匆匆走了。
熊君来到抚民医院呼吸内科。刘欣欣正在对增援的外省十几个护士,讲解穿防护服的程序和交接班注意事项。医护人员从接班开始进入工作区,按提示板上的九道程序,五次洗手才能穿戴好防护装备,然后经过八道程序,四次洗手,脱下防护装备,穿戴好防护服要用三十多分钟,脱下要用二十多分钟。他反复叮嘱护士们说:“大家记好了,尽可能少吃少喝或者上班之前不吃不喝,这样可以少上卫生间。如果出来上一次卫生间,那么你这套防护服就作废了,现在医院的防护服十分紧张。”
护士们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