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五。
秋风习习,天气凉爽。
赵顼身穿月白色长衫,走在汴京城南门大街上。
南门大街依旧拥挤,车辆行人,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牛粪、马粪与驴粪综合在一起的气味儿。
目前朝廷能做的,就是加大梳理力度,尽可能避免道路堵塞和商贩争吵的情况出现。
规划的那个超级市场,汴京汇,到年底才能够正式完工,到那时,汴京的街道便不会如此拥挤了。
这时。
赵顼突然看到数个五六岁的孩子在街头奔跑,不由得想起前两日司马光呈上的关于百姓书馆和百姓学堂的奏疏。
赵顼下令建造的惠民图书馆和免费学堂,现在统一命名为百姓书馆和百姓学堂。
不同书馆与学堂,以建造的顺序区分。
比如汴京第八个建造的百姓学堂,便命名为百姓学堂·八号,为了方便,也简称为八号学堂。
根据司马光的汇报,当下汴京共有百姓书馆四十二座,每座藏书三千册以上,百姓花费五文钱,便能够借阅一个月,而在百姓书馆内阅读,则是完全免费的。
百姓学堂共计五十四座,每个学堂中都至少有四个房间,每个房间容纳学生约四十人。
且还在陆续建造中。
司马光也汇报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百姓书馆的问题不算大,都是一些书籍损坏丢失的小问题。
但百姓学堂的问题较大。
比如学生不愿学习、先生难找,多个年龄层混在一起,甚至还有父母就是为了将孩子送来让先生照看等问题。
赵顼是打算将百姓书馆和百姓学堂进行全国化推广的。
而今汴京存在的问题,各地州府必然更严重,故而必须要提前解决。
“徐虎,距离这里最近的百姓学堂在哪里,朕想去看一看!”赵顼说道。
“前方朝北二百米的甜水巷有一个,应该是十二号学堂。”徐虎说道。
徐虎经常跟着赵顼微服出宫,很多事情都提前做了功课,对汴京的各种情况都非常清楚。
“走,去看看!”
当即,二人便朝着甜水巷走去。
甜水巷位于大相国寺以北约五百米,巷宽约一丈。
因为大相国寺摊贩众多,住在甜水巷的,基本都是一些贫穷的小商小贩。
越往里走,巷子的房屋越密集,不时还有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叫喊着跑过去。
百姓学堂的定位,就是让贫穷人家的孩子免费读书。
比较富裕的家庭,不是念一些条件更好的私塾,便是单独聘请先生,基本不会选择百姓学堂这种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地方。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不多时,赵顼便来到了十二号学堂的前面。
此学堂占据着约三处民宅的大小,由一道短墙围起来,正南方的一个简陋的木质大门,上书着:百姓学堂·十二号。
而在短墙里面,则是两排房屋,共计四个房间。
每个房间,都配备着一名先生,由朝廷为其发放补助。
此刻,正是上课时分,赵顼刚走进院内,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赵顼探头过去。
房间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在讲台上眯着眼睛领读。
而当赵顼看到学生们的反应后,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前两排学生,年约十岁左右,还算乖巧,也是摇头晃脑地跟读。
而后面,就是乱糟糟一片了。
一个孩子拿着毛笔在另一个孩子的脸上画了一个乌龟,一旁的两个孩子捂着嘴偷笑。
两个三岁的小男孩坐在最后面,一边爬,一边拿着木棍敲打一旁的桌子。
还有一个男孩正在躺在最后面呼呼大睡。
真正读书者,也就不到一成。
而前面的先生,就像没有看到一样,接着领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就在这时。
一名坐在前排的小男孩发现了赵顼和徐虎,连忙去拽前面先生的衣服。
老先生发现赵顼和徐虎后,朝着学生们说道:“你们先念着,不能乱跑!”
老先生从屋内走了出来。
“你们是做什么的,是来接孩子的?”
赵顼笑着说道:“夫子好,我……也想将孩子送到这里上学,但不知应该去找哪位管事儿的?”
老先生上下打量了赵顼一番,道:“老夫看你不像是穷人,为何要将孩子送到这个什么也学不到的地方来,不如请个先生,一月也就几贯钱而已。”
“这里不好吗?朝廷不是说要让每一个穷人的孩子都有书可读吗?”
“切,根本不是这回事儿!你看这里像个学堂吗?完全就是孩子的收养所,根本没人听我的。老夫教完这个月也不教了,这群孩子实在太坏,前天还有人敢尿我家锅里!”
“朝廷这是好心办坏事,开设百姓学堂的钱,还不如分给那些穷苦百姓呢!”
老先生长叹一口气,紧接着说道:“你们若想让孩子在这里上课,去找街道司就行,前方拐个弯就到了!”
说罢,老先生便进屋了。
此刻,赵顼内心的感受,就像被一盆冷水泼在头上。
他本以为这种利民之策,会受到百姓的拥护与赞扬,没想到却被认为是好心办坏事,不如将钱分给穷苦百姓。
一旁的徐虎说道:“官家,或许是这个先生不行,管不住学生,不如我们去别的地方看一看吧!”
赵顼思索了一下。
“下午,我们多转几家学堂,你将司马光也叫上!”
司马光乃是百姓学堂的总负责人。
赵顼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堂中除了先生与学生外,没有其他人,陌生人随意都可以进来,这是有巨大安全隐患的。另外,小到六岁大到十五岁的孩子都放在一起读书,这根本不可能教好,更何况还有两三岁的孩子在捣乱。
午时,赵顼便在一家面馆简单吃了一些。刚吃完饭,司马光便急匆匆地赶来了。
随后,三人便前往又一家百姓学堂视察。
汴京城东,汴河旁,东水门,百姓学堂·二十五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