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宋真宗听了王钦若的谗言之后,他整日里闷闷不乐,他越来越觉得澶渊之盟是个奇耻大辱,王钦若看到之后便道:“陛下要想洗去耻辱这个也简单!”
宋真宗一听到这便来了精神:“你快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你大不了再来一次亲征,北伐幽燕,只要你大振神威,收复幽燕,陛下你不但能挽回面子,让契丹人臣服在你的脚下,而且你的功业威名将超越你的父皇太宗陛下,而且也超越了太祖,到那时你不但能以洗前耻,而且你将得到盖世英名!”
“狗屁”吧!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和契丹签订定了澶渊之盟,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你再让我北伐幽燕,这不是没事找事,闲得肚子疼!宋真宗心里这么想但是嘴里还不能这么说:
“河朔百姓才免战争,朕怎么能二次北伐,让百姓重受刀兵,再次涂炭哪!可以想想第二个方案。”王钦若说:“只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耀显示外国。但自古封禅,应得到上天祥瑞希世绝伦的事情,然后才可以。”
那么什么是“封禅”哪?
封禅(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之时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封禅可以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但从近年考古资料看来,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石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悠远的。
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委命,第三年(公元前219年)就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准备行封禅之礼时,儒生博士便议论纷纷,说古代天子封禅坐用蒲裹车轮的蒲车,以免损伤山上的草木土石;要扫地而祭,铺上用菹秸做的席。所说互相乖异,难以做到,秦始皇一怒之下将他们全部斥退,自己乘车从山南登上泰山之顶去行封礼,并刻石歌功颂德,然后又从山北下来,到梁父山去行禅礼。他的礼节基本上是取自战国时祭天帝时所采用的一套仪式稍加改造而成。
西汉中叶,随着汉王朝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封建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汉家至尊的天帝神确立了之后,汉武帝决定按古礼举行封禅。但是,这封禅的礼仪,儒生与方士说的,各不相同。汉武帝便把封禅祭器拿给他们看,问古礼究竟怎么样,谁也说不出个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